您的位置: 主页 > 健康园地 > 普通疾病 >

暑期防暑要点

发布时间:2022-07-26
7月以来我国高温势头猛烈,酷热的天气持续多日,多地已进入“烧烤模式”今日开始,大范围高温天气又将来势汹汹,热浪凶猛!又一轮大范围高温要来了!与7月上旬的高温过程相比,此次高温过程核心区域将相对偏南,在此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避免中暑,降低高温带来的伤害。
什么是中暑:中暑,是指在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环境中,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、汗腺功能衰竭、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,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。以口渴、乏力、出汗、头晕、恶心等为主要症状,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,重者可致死亡。闷热潮湿的夏季,是中暑高发时节。一旦发现中暑,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,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,防止发生严重后果。经综合治疗后,中暑大多可痊愈。
哪些人容易中暑:
体质虚弱人群:如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等。
高温天气下进行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的人群。
密闭高温环境的人群。
中暑的症状:
长时间身处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环境后,患者可能出现口渴、乏力、出汗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,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,病情将进一步加重,出现更严重的临床表现。
1. 先兆中暑:中暑症状较轻,主要表现为口渴、乏力、出汗、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胸闷、心悸、耳鸣、目眩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,体温正常或者略微升高(通常不大于38℃)。
2.轻症中暑:先兆中暑持续加重,伴有面色潮红、苍白、烦躁不安、表情淡漠、恶心呕吐、大汗淋漓、皮肤湿冷、脉搏加快等症状,体温可有轻度升高,可能高于38℃。
3.重症中暑:轻症中暑进一步加重,可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这三种类型可依次发生,也可能交叉重叠存在。
(1)热痉挛:出现腹部、背部、四肢肌肉痉挛及疼痛,疼痛呈身体左右两侧对称性疼痛,且通常为阵发性疼痛,即疼痛表现为一阵一阵地发作。患者意识清楚,体温大多正常。
(2)热衰竭:主要症状为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皮肤湿冷、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呼吸加快、晕厥、肌肉痉挛等,还可出现心率加快、直立性低血压(表现为快速起立后出现头晕不适等症状)或晕厥。体温正常或升高(一般不大于40℃),无神志障碍。多见于老年人、儿童和慢性病患者。
(3)热射病: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,患者可出现高热(大于40.5℃)、无汗、意识障碍(昏迷、惊厥等),伴有皮肤干热、抽搐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可出现多器官(如脑、肝、肾、心脏)功能受损。
肠痉挛性剧痛:重症中暑热痉挛患者,除了常见的肌肉痉挛外,还可能出现剧烈的肠痉挛性痛。
如何自救互救:
一旦出现中暑,可以有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头痛、发烧等症状。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,考虑存在中暑的情况,应当尽快脱离炎热的环境,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环境中,另外要注意多喝水,也可以适当的喝一些绿豆汤或者果汁,具有消暑降温的功效。头痛的患者可以口服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。如患者出现高温、意识障碍,应当及时的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夏季天气炎热,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,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,以免出现中暑的情况。
普通人怎么预防中暑?
保持凉爽,加强防晒:中暑多发生于夏季,因此炎热夏季尤其要保证身体的凉爽,防范中暑。穿着上最好选择宽松轻便、透气性好的衣物;居住环境应保证凉爽、通风;外出建议提前涂抹防晒霜或采取物理防晒(如打伞、戴宽边遮阳帽等)。
减少户外活动,注意休息:炎热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尤其11点~15点时间段内,应避免在阳光下暴露太久。如若必须进行户外活动,建议要时不时到阴凉地方休息。
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多喝水,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剧烈运动的人群,在大量出汗后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,还可饮用富含钾、镁和钙盐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。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患者饮用运动饮料前应先咨询医生。
合理饮食:高温天气,人易感疲乏、食欲不振,机体消耗大,饮食建议以清淡、易消化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食物为主,如豆类、水果、蔬菜、蛋奶类等,不宜多吃油腻、辛辣食物。常饮用绿豆汤、薏米水等,有一定的防暑降温作用。此外,还要注意饮食卫生,不要一次性大量饮酒。
关注中暑高危人群:中暑高危人群,如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(如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)、高温工作或运动者、正在服用抗胆碱能药的人群,更要注意中暑的预防。周围人应对这些人群给予关注,在炎热天气时多留意他们的健康状况。
 
内科一区 彭抒玲

   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意见反馈 院长邮箱 人才招聘 OA 官方微信
    官方微信